林燕妮談撰訪問稿難處

訪問稿不易寫 4/3/2011 林燕妮

【明報】常讓刊物叫我寫訪問稿,人物和藝人都不會拒絕我,他們怕記者,但我不是記者,不會亂寫。朋友們問: 「為什麼近年來不寫訪問稿了?」跟《南方都市報》做了三年,編輯和稿酬都很好,但亦想懶一下,赴美度假輕鬆一下,看看老同學們和四處逛逛去。

寫人物是很費時間的,首先得約人,約好了便得再約見面,見面時得做筆記,做完筆記,回家後還得把筆記組織好,一篇五千字稿要花上五個小時才能成篇。

那麼的一搞,每周至少得搞上三天的「心掛掛」,而我是要上班的,沒法天天睡不夠的直踩下去。寫專欄便不同,什麼時候有空便什麼時候寫,不用約人,天天寫都無所謂。

寫人物,首先得對方信任你,他方會把心中話通過我的筆觸,跟大家溝通,讓大眾好好地認識他而不是誤解他,那才對得起受訪者。

也許我自己讓人寫得多了,也讓人訪問得多了,所以對被寫者的心情特別了解,也比較客觀,我不會帶着偏見去寫人,更不會把受訪者倒進自己可能有的偏見、或者其他人對他的偏見的模式中,那是不公平也不專業的。

自己讓人「倒模」倒得多了,深受其苦,那便不會讓自己犯同樣的毛病了。要是不喜歡那個人,乾脆別寫他算了,不能恃筆行兇。

近五、六年來,傳媒轉型,離不開撩事生非的格局,我不願意參加那種傳媒遊戲,但有時我寫的訪問稿讓人硬塞了一些我沒寫的進去都沒辦法,難道登報澄清嗎?那只會愈澄愈不清。

記者亂寫,亂把話塞在別人口中已成為他們職業所需,甚至連一本正經的訪問我,都是令我啼笑皆非的,沒一篇寫出來的沒有執筆者的成見,他們參考了很多錯的訪問,於是便一直錯下去。

還沒有寫的人物,並非因為我不覺得他們值得一寫,而是一時間沒有心情,或者機緣未到,做訪問,香港的稿費亦偏低,機緣契合時,自有更多精彩的人物篇,目前且自在一陣子。

hk.myblog.yahoo.com/eunicelam2011

About arnoldii

喜愛閱讀的都市閒人,借閱乃讀畢全書的最大動力。
本篇發表於 報刊摘要 並標籤為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