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家輝話上官鼎

上官鼎重出江湖 14/2/2014 馬家輝

【明報】兩岸三地「武俠迷」在這個二月想必是開心的,因為上官鼎於封筆四十六年之後,重出江湖,又出書了,書名《王道劍》,以明朝「靖難之役」為背景,於武俠裡談歷史,於歷史裡論江湖,而說到底,真正探索的是中華文化傳統向來看重的仁義與感情。

上官鼎於四十六年前寫了十本八本武俠小說,皆受歡迎,連金庸先生亦曾憶述:「台灣在全盛時代,前前後後有五百位作家在寫武俠小說,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。而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,第一是古龍,第二就是上官鼎」。

上 官鼎其實是三個人的聯合筆名,都姓劉,是三兄弟,其中肩負最重要的執筆動腦責任的人是老二劉兆玄,是化學專家,台灣大學畢業後,赴加拿大留學,學成回台執 教,先後做過清華大學和東吳大學校長,照例學而優則仕,做過交通部長,甚至做過行政院長,在馬英九政府裡位高權重。退下官場後,出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,游 走兩岸,閱盡四方,據他自己說,到中國大陸訪問時「深深體驗到王道精神」,所以,忍不住重新提筆,重操舊業,寫出八十八萬字的王道武俠小說。

我很少讀武俠小說,絕非瞧不起,而是剛相反,覺得太太太好看了,很怕一翻開便停不下來,再沒時間去看電影,故迴避,自欺欺人。所以我沒打算讀《王道劍》,但 希望有機會見到上官鼎(聞說他將出席今年的香港書展!),聽他親口談談對於寫作這回事的看法,事緣十六年前曾在張大春的《小說稗類》裡讀過這樣的有趣挖 苦:

「一位已卸職的交通部長在高中求學的時候,一度和他的兩個兄弟聯手寫過武俠小說……不過,他們並沒有替小說這個行業、這門藝術留下任 何足以捍衛它的偉大的證據。當三兄弟在政界或者學界成為顯赫人士之際,他們和媒體合力將小說推向一則花邊新聞的位置;在那個位置上,小說變成一個『心智尚 未成熟,但才華洋溢的年輕人青澀的夢想』。」

張大春,華人世界當代最有分量的小說家,看重的是「小說本體論」,關心的是小說與藝術創造、 歷史知識、想像啟蒙等等領域之間的深刻辯證,理所當然地鄙夷「小說工具論」,不滿任何貶低、輕視小說的幼稚言行;所以他寫了兩集《小說稗類》,那是論文亦 是抗議,替中國千年小說爭了尊嚴和討回公道。

四十六年了,上官鼎不再年輕不再青澀,而不知道,今天的他又如何看待小說。等七月,去書展,再問他。

About arnoldii

喜愛閱讀的都市閒人,借閱乃讀畢全書的最大動力。
本篇發表於 報刊摘要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